NanHu Story

FDY

很长时间之后,在高规格的节目里突然听到某个熟悉的名字,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那种感觉就像一部经典电影的台词所说的,”我不需要你亲口告诉我,我要从别人口中听到你的消息”。

过去的联系仿佛在过去的时空才变得有意义,转换了时空之后似乎事情就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常见的客套寒暄以及恭维似乎都是带有目的,而时空的变化仿佛就是将人们不断地割裂在了不同的世界,这割裂甚至很难让人找到一个有意义的借口来尝试将不同的世界进行拼接,刻意的寒暄仿佛如同过节时候群发的短信一样,热闹之中透露着一些苍白。

但是听到好消息还是会有莫名的高兴啊!特别是有过共同经历的人,心里就会想之前她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对比如今的样子,会感叹时间的变化以及做出的了不起的成就。

事情往往始于一个动机,成于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努力,而想要变得有影响力,并且被人们所熟知,似乎就并非有意而为之了,那或许是上天对于持之以恒的人的嘉奖。

比如一个简单的例子,想想很多年以前在博客流行的时代,很多人会用这种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应该算是最早期的内容创作者,似乎那个时候更纯粹一些,仿佛并没有很多所谓的流量和广告,好的内容会吸引很多人的关注,再到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慢慢变的流行,现在的短视频,以及各种up主,持续坚持输出的人往往更能借助平台的优势,有稳定的流量,甚至实现内容的变现以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虽然也会发牢骚啊,会说fdy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强加给人意识形态上的刻板印象,好的大学里哪有时间成天忙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志愿活动和社会工作,应该是更加open,有更加多元化的机会,那种还未被磨灭的热情应该更加被用来培养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想想似乎自己也要求的太高了吧。或许fdy更多的是做好一个底线的工作,比如避免学生们在开始的时候就产生对于生活和社会极端的想法,在生活上照顾遇到困难的同学,至少在开始的时候能保证至少他们能成为普通的人,不想太多,讲规则,服从纪律,随着大流走,其实也是很多人的幸运了。至于锦上添花的工作,就不需要再强加给fdy了吧。

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去带动别人或者是俯身下来为别人服务,哪一种更有意义呢?其实很难说的清楚,可能还要看什么时候能发挥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说的这里我甚至有点嫉妒现在的学生了,或者我还是很想再做一回学生,还是一样的老师,只是现在的老师成为了一个学生能挂在嘴边和别人炫耀的人了,这个老师应该是更有力量更温暖的人吧,比如在学生面对专业困惑的时候,她能举例过去的学生,说起不同的路和选择用来提供参考; 比如在学生厌烦了所学的专业,她可以拿自己举例子,说找到喜欢做的事情并坚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但至少要先给自己创造一个足够大的平台;比如在学生第一次面对朋友的离去,感到无法释怀的时候,她会同学生讲,说逝去的人并不是离去,而是走出了时间的轮回,要去祝愿还要学着珍惜;比如还能让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就觉得有这样的老师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老师可能也很难再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朋友了,或许是需要承担一些额外的责任和光环,并且为学生考虑的多一些,就会变得像一个可敬的长辈。而朋友可能需要是有那种能拿出来彼此“不堪回首”的岁月来吐槽的人,比如彼此明明都是初出茅庐,却又故作成熟一本正经;比如知道过程并不都是一帆风顺,记得摸着石头过河然后被磕到脚的样子。虽然不常常挂在嘴边,但是却能放在心里的人。

说到这里似乎自己是变成了很幸运的那个,有了一个能放在心里同时又挂在嘴边的朋友和fdy。

其实写这些,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朴素的情感的表达和对自己的鼓励,希望自己也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所谓的朴素情感就是,明明知道很多同样很优秀的获得获得荣誉的人,也许他们的事迹让人更感动或者更有启发,但却总觉得和自己毫无关联,甚至觉得索然无味。

所谓鼓励,扪心自问,如果没有在电视节目上看到熟悉的名字,还会再想起以及有启发或者是感动吗?当然表达可能不会以这样的形式出现。但是这个熟悉的名字确实一直是在心中闪亮,这种闪亮可能是由于一次次的小细节,比如突然看到的有意思的文章分享,长期的用心的文章编排推送,一个人做事情到一个团队一起努力的过程,兼顾了工作生活和的能力,或者是源于很久之前的某次谈话,也可能映像中的对工作的投入和不断地自我追求,或者是因为那种能在琐碎的日常中能做出不一样的事情的力量。

GBT Rain

因为要广播早操的缘故,学校的广播设备建设的特别好,基本上是整个校园里无死角。还有一个好处就是GBT播放歌曲的时候走在哪里都能听的到。GBT周一到周五有点歌送祝福的节目,那段话到现在还记得:

“听歌我只爱听好听的歌,好歌我只献给最爱的人,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还有我的他。青春像一串风铃声,美好的时光我们共同记忆,南湖之声广播,周一到周五点歌送祝福时间。”

节目开始的时候播放的音乐是Carpenter的close to you, 似乎每当音乐响起,就忽然之被拉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下着小雨的傍晚天,走在校园里打着伞, 昏黄的路灯下,微风吹落梧桐叶,来来往往的人影晃过,听着广播里播放起熟悉的音乐,感觉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说起音乐的事,湖对岸学校的一个很火的校园组合唱的一首歌曲,有一句印象很深刻,“时间像wh6月的大雨,一瞬间淋湿了四个四季,仿佛一切都还在原地,谈笑间却多了别离”。是啊,仿佛一切都还在原地,每次听到这句词,一瞬间就把人拉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夏天时候是那种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比如吃晚饭的时候还是闷热的感觉,晚自习上到一半的时候窗外就突然狂风大做,下了晚自习后雨又停了下来,路边都是被吹落的梧桐树枝。

春天的时候,往往是过完年从家里回到学校,下了火车就能闻到空气里潮湿的气味。回到寝室,收拾好行李,室友还没回来,课程要下周开始,有些迫不及待见到同学,有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可以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发着呆。

冬天里的雨,是那种冷冷的冰雨。身上会裹一圈厚棉袄,虽然外面很冷,但奇怪的是心里往往很热乎,似乎有好多值得期待的小事情,比如马上要放寒假了,马上要过圣诞节了,马上就要元旦了,又能收到贺卡和给别人送贺卡了。

Fragments

安静却又睡不着的时候,会在脑海中偶然会浮现一些以前的fragments,虽然是一些碎片的记忆,受到一句“浮光掠影般的红尘命运”的启发,可以暂且把这种感觉称为“浮光掠影中的青葱韶华”。

比如看到NH的某个午后的波光粼粼的样子,比如H13的楼下晒着的被子的样子,比如H14后面拆掉的小饭店,比如在某个食堂吃饭的时候,还有比如走在路上熙熙攘攘的学生们,这些仿佛都是很普通很遥远的事情了。还有会偶然想起认识的某个不再联系的人,会想起和他们在路上遇到然后打招呼的样子,这样的人仿佛越来越多了,有的甚至都叫不出名字了。

能记起来的都是一些零散的片段,太沉重和太辛苦的事情都不愿意再去想了。

YH

又到了三月中,北方才是刚刚脱下了厚重的棉袄,南方应该是樱花开放的季节了,樱花绽放的时候只有几周的时间,想想我着十多年,这样匆匆忙忙的也就过去了。

当时跟风选了WH大学的双学位,看樱花不是成了消遣,反而成了一个有点痛苦的事情,因为每周末都需要6点半早起去学校上课。

开始的时候不得文科学习的法门,认认真真听了课,整个学期都很辛苦,到头来考试还是没过。后来经过同学点拨,发现只需要去开始和最后的几节课,把老师的重点记录下来,考试之前针对性地突击,至少能保证不会挂科。考试的内容现在已不怎么能记得清楚了,但是课间时候问老师的问题还是印象深刻,大概是问老师,股票市场上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老师说整个市场就是一个零和游戏。

上课时候的一间教室的附近的厕所窗户,可以俯瞰到主干道上的来来往往的拍照的游客,没有机会在YH开放的季节和别人拍照,到是看过许多游客拍照留念。如果没来过WH大学的人,可能出进门就会领悟到一种别致,民国时候的建筑有一种独特的穿越感。仿佛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在里面。似乎合了那个时代的脉搏,比如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青春之我青春之中华?又比如撑着油纸伞,逢着一个丁香似的姑娘。

民国风格的建筑让人感到不是太远又不是太近,似乎探探手还能触摸到那时候的一些气息。学校中心位置的是一座碉楼或者是城堡一样的建筑,要爬好多台阶才能上去,在这之前我没见到过这样的建筑,因此觉得奇妙。忘记上面是是数学系还是图书馆,下雨天的某个工作日快要结束的时候,走过去看看也别有一番滋味,常常有一种额外的惆怅。可能是因为虽然变换了空间,但是始终没法回去到过去的时间。可是看过之后心情还是变得很落寞,因为除了看看,似乎什么也做不了。

好是好,终究是别人的好,我还是要挤公交然后饥饿又劳累地踏着泥泞的路面回到NH边上吃一碗15块钱的鸡蛋炒刀削面,然后在没缓过神的恍惚中迎来新的一周。

ZC TL HHP

学生调侃学校有三宝 ZC TL HHP 如今看来,这都是对学生有意义的事情。

最深刻的事情还是要属zc了,每周工作日按时熄灯,早上6点50早起,学校也是良苦用心,然而能不能和这样的客观条件形成互利的共振,最终还是要看学生自己(比如我就是一个反例,常常因为睡得晚起的早然后上课神游)。有时候做早操的地方和宿舍有一些距离,常常一个奇特的景象就是清早的时候一群人蓬头垢面莫名其妙地朝着一个方向飞奔,想想还是挺有意思的。

XT

很久没有想起来xt的人和事情了,当时起了一个群名,叫做“突然好想你”,好多年过去了,这个群里面安静了好久,真的突然想起来的时候,然后想发个信息,却又怕别人觉得自己很矫情。浮现在脑海里的大概都是一些碎片的记忆,比如熬夜地去写稿件,以及遇到突发事件然后兴致勃勃地去采访,想在想想到是觉得挺好玩,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莫名其妙地就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