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Story (History,Art)

Chronology

对于art history的话题,什么年代发生了什么事,什么年代有什么的艺术风格,是一个很明显的线索,对于中国来说,wiki这个页面是一个很好的检索。之前对于南北朝这些历史比较混乱,前后也不太能分得清,了解一些雕塑历史的时候就成了障碍。大致上看,西晋之后,北方就被少数民族各种占据,之后长期南北两个政权划分,分别演进,之后到隋唐又集合在了一起,到了宋,南北又被划分开来。之后元又合拢。有了这线索,固定归类一些作品的属性和特点就比较容易了。

雕塑 建筑

梁思成似乎和大同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是没有他对于佛像历史的研究,石窟的艺术价值也难以被发现和推广,要是没有他提出的“梁陈方案”,也不会有大同城的古城回复工作以及一轴双城的奇妙城市规划构想。感觉来大同城旅游,应该把“梁思成纪念馆”作为第一站。

得益于就地取材的便利,雕塑历史的书看起来有一些兴趣。一下是关于《佛像的历史》(梁思成)的一些摘抄以及随感,大概是对于佛像和雕塑的关系,佛像的看点究竟在哪里,提升了一些认识,主要是对于云冈石窟的摘抄,其他简述,可参考相关链接。

这个是相似的摘抄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96208596/)
(https://www.sohu.com/a/130955731_596899)

中国艺术固有的血脉中,忽然渗杂旺而有力的外来影响,为可重视。且西域所传入的影响,其根苗可远推至希腊古典的渊源,中间经过复杂的途径,迤逦波斯,蔓延印度,更推迁至西域诸族,又由南北两路健陀罗及西以达中国。这种不同文化的交流濡染,为历史上最有趣的现象,而云冈石刻便是这种现象,极明晰的实证之一种,自然也就是近代治史者所最珍视的材料了。(page 13)

由此观之,云冈佛像实可分为二派,即印度(或南派)与中国(或北派)是也。所谓南派者,与南朝遗像袈娑极相似,而北派则富于力量,雕饰甚美。此北派衣褶,实为我国雕塑史中最重要发明之一,其影响于后世者极重。我古雕塑师之特別天オ,实赖此衣褶以表现之。我国佛教雕塑最古者,其特征即为最简单有利的衣褶纹……总而言之,沿北魏全代,其佛像无不具有此特征者。然沿进化之步骤,次刚强之刀法亦随时日以失其锋芒,故其作品之先后,往往可以其锋芒之刚而柔定之(page 25)

至于其面貌,则尤易辨别。南派平板无精神。而北派虽极少筋肉之表现,然其筒形之面于发冠,细长微弯之眉目,楔形之鼻,小而微小之口,足以表现一种庄严慈悲之精神。此云冈石窟雕刻之所以能在精神方面占无上位置也(page 25)(这是对于北派风格的极高评价了)

第二种佛身修长,衣褶质实而流畅。弱者质朴庄严,佳者含笑超尘,美有余韵,气魄纯厚,精神栩栩,感人以超人的定、超神的动。艺术之最高成绩,荟萃与一个痕一纹之间,任何刀削雕琢,平畅流丽,全不带烟火气。这种创造,纯为汉族本其固有美感趣味在宗教艺术方面的发展。其精神与汉刻密切关联,与中印度佛像,反梳隔不同旨趣 (page 46)

其实我个人感觉,特别是参观了北魏民俗的博物馆之后,发现所谓的北派衣褶,不过是胡服的一种款式(感觉就是一种低胸服装 比如参考这个图 ),这似乎也是一种民族和文化融合的体现。而刚强之刀法变得柔和似乎是一种审美的递进,就像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浪漫主义等等,可能是一种特定时期审美的不断发展。

石窟那个标志性的云冈大佛,是南派风格的代表(大概是因为斜侧的袈裟)但似乎否想被做的尽力突出标准化,因此美术价值在历史价值之下。(page29)

整体来看,这佛像雕塑和审美确是由于少数名族和外来纹饰的风格介入和冲击有了新的发展,比如书中列出的可以追溯到希腊雅典的柱头和花环样式。虽初期的融合有不伦不类之感,但一旦取其精华,融合其精神于中国风格,就是艺术造诣上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就是对于“南派平板无精神”的改头换面。

关于纹饰的起源是比较有意思的,特别能体现这种外来文化的冲击:

装饰花纹在云冈缩减,中外杂陈,但是外来者,数量超过原有者甚多。观察后代中国所熟见的装饰花纹,则此种外来的影响视力范围及广。殷周秦汉金石上的花纹,始终不能与之抗衡。云冈石刻中的装饰花纹种类奇多,而十之八九,为外国传入的母题及表现。其中所示种种饰纹,全为希腊的来源,经波斯及犍陀罗而输入者,尤其是回折的卷草,根本为西方花样之主干,而不见于中国周汉各纹饰中。但自此以后竟成为中国花样之最普通者,虽经若干变化,其主要左右分支回旋的原则,仍始终固定不改……对汉代或更早遗物有相当认识者,见到云冈石刻的雕饰,实不能不惊诧北魏时期由外传入崭新花样的数量及势力。盖在花纹方面,西域所传入的样式,实可谓喧宾夺主,从此成为十数世纪以来,中国雕饰的主要渊源。继后唐宋及后代一切装饰花纹,均无疑义的、无例外由此演化而成(page43,page45)

可以参考这个,左右回旋的所谓忍冬纹,在后来的装饰中屡见不鲜。中国典型的变化是回纹 可能与汉字的固有风格有关,这种外来字母主题的花纹 是一种奇特的文化融合。

云冈石窟乃西域印度佛教艺术大规模侵入中国的实证,但观其结果,在建筑上并未动摇中国基本结构。在雕刻上只强烈地触动了中国雕刻艺术的新创造,其精神、气魄、格调,根本保持着中国固有的风格。而最后却在装饰花纹上,给中国输入了大量的新题材、新变化、新刻法,散布流传直至今日,的确是个值得注意的现象。(page47)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的北周5佛,貌似是近十多年发现的藏品,罕见的非石窟类型的大型雕塑。2m高的佛像给人感觉非常震撼,似乎有那种参观希腊罗马大型雕塑的感觉。

杨隋帝业虽然只二代,匆匆数十年,却实为是我国宗教雕刻的黄金时代。其时环境最宜于佛教造像之发展,而其技艺上也已臻完善,可以随心所欲以达其意。(page 77)

唐代,佛像之表现仍以雕像为主,然其造像之笔意及取材,殆不似前期之高洁。日常生活庆幸,殆已渐渐侵入宗教观念之中,于是美术,其先完全受宗教之驱使者,亦与俗世发生较为密切之接触。(page 92)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木雕,有幸在波士顿美术馆参观了水月观音的雕塑,是十个推荐的藏品之一,颔首和坐姿神情让人映像深刻,所谓镜花水月,生活中好多事情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即,感觉很有禅意。

明清两代是中国雕塑史上可悲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雕像,没有汉代的粗犷、六朝的妩媚、唐代的成熟自信和宋代的洛可可式优雅,雕塑者的技艺蜕变为没有灵气的手工劳动。(page 292)或者换句话说,是所谓的审美角度上的媚俗。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