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条件思维

必要条件在生活中比较常见。

最近有一个想法,考虑做成一个事情的因素的时候先按照必要条件的思路去考虑。比如一个例子就是,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个就说明金钱是做成一个事情的必要条件。其实这就说明做成一个事情本来就是比较难的,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缺了一个因素都做不成。每次增加一个因素可能只是提高了一些把事情做成功的概率。

一种妄念就是把这个必要条件认为成了充分条件,比如只要有钱就能做这个做那个,只要考上了好学校以后就能找到好工作等等。这些条件都只是必要条件,甚至有的不一定是必要条件,只是比较大概率上的必要条件。真正符合充分条件的事情似乎都是比较少的,或者是显而易见比较容易做到的。因为充分条件的思路是,如果做了这个事情,就一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结果,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并不是数学模型,凡是带了一定两个字的事情,都需要打个问号。

还有一种消极的想法是,反正这个事情或者这个条件做了也不一定能成功,那索性就不做了。比如反正上了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那上个一般的学校算了。反正说了这个话你也不听,说了也是白说,那索性就不说了。这些都是消极的思路,找到好工作的必要条件肯定是有多个,听别人话的原因肯定也有多个,实现其中的一个并不能达到目的。这个时候积极的思路应该是判断出还欠缺哪些必要条件,然后赶紧把这些必要条件也给补上,增大把事情做成功的概率。

这么一分析,其实困难的地方是鉴别出哪些事情是必要条件比较重要。一方面是经验积累,一方面是要有一个谦卑的态度,在工作生活中有自己思考的同时也要多听听别人的经验,如果别人觉得这么做能成,在自己认为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不妨尝试着做做,可能谁也不能够百分百地鉴别出所有的必要条件,所以多做一点距离整个必要条件的集合就更近一点,成功的概率就更大一点。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做事情的时候不要一根筋以及合理的分配时间。比如基本功这种事情,练习一个基本技能的时候没有基本功是不行的,但是基本功不是打赢比赛的充分条件,而是一个必要条件。不好的习惯就是不花时间在基础训练上,比如做基本的练习题,或者是练习乐器时候跳过基本音阶的训练。另一个不好的习惯是花太多时间在基础训练上,因为基础训练相对比较容易,比如找工作的时候只准备了算法题,没有准备别的,或者是练乐器的时候只练了基础的音阶等等。比较好的实践是长期的持续地练习基本功,然后每次练习的时候花总练习时间的一部分,比如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上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