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Story

Some notes about using mac book.

目前用的mac是14年时候买的,屏幕刮擦的很厉害,基本使用尚可,就是当时是集成显卡,到现在的时候打开的浏览器页面多或者是图形界面使用的比较多的时候,风扇就呼呼的转。

最近更新到的新的Mac pro m1,屏幕上大了一寸,硬件的技术升级是很直观的,支持更多的程序同时运行,display也是变得赏心悦目。

之前的mac book可以卖一些钱,但是想了想,还是用来当做便携的server了。装上了virtual machine之后就相当于是一个testenv来使用。这样也挺好,当前的mac就是主要是处理日常的办公和graphic的界面,然后同时有一个单独的server来当做日常的支持,可以做一些个人的项目。

之前一个麻烦的地方是使用beyond compare,代码保存在本地,然后同步到env的环境上去。beyond compare暂时还不是很支持m1的机器。其实vs code的ssh plugin使用起来更方便,尤其是那种直接局域网内ssh server连接的机器,不用很复杂的操作。稍微的缺点就是似乎mac默认close monitor 之后machine就sleep了 (可能是出于散热的原因) 长远的话可能买一个主机盒是比较合适的。

cluster上的认证过程一般都比较复杂,常常需要各种code来login,实际想想,在跑bentch mark 或者performace test之前,能用到cluster的场合实际上也并不是很多。

而且作为非系统层面软件的开发,即使是MPI的program,developing的层面上,只要有几个core和必备的memory,就是足够了的。核心的需要用到网络互联或者比较大规模并发的场景,其实也可以通过mock server来进行模拟来进行debug。

存储的层面,以前是以machine为中心的,比如对应的code存存在固定的机器上,其实比较好的是以github的code为中心,具体的机器只不过是一个env,而这份code是可以run在不同的env下的。毕竟机器会更新换代的频率很快,这样也从持久化的角度和安全的角度讲省了不少事情,比如机器万一坏掉或者丢掉,实际的工作和关键的数据并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推荐文章